发布时间:2025-10-15 18:12:45    次浏览
生活中有些垃圾是必须产生的,有些则是人为地被当成垃圾。那些不必要的消耗最终都要环境承担日常生活垃圾渐多家住太原市水西关南二巷的于治国经常为家里的垃圾烦心。家里备有3个垃圾桶,每天出门这3个垃圾桶必定是满满的;从网上买东西后,需要丢掉的外包装更多,遇到周末不上班,甚至需要专门出门扔垃圾。刚刚过去的春节,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甚至能把小区的垃圾桶一次性装满。于治国为此跟小区居民讨论过这一问题,发现每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基本每天都会扔垃圾,小区门口的集中垃圾回收点也经常满满当当。和于治国同住一个小区的老人们说,以前似乎没有这么多垃圾的,不知道为何现在这么多。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可能跟社会发展有关吧。比如,以前买菜会提篮子,现在清一色用的是菜贩提供的塑料袋,以前带包装的东西比较少,现在去超市,放眼望去,全是带包装的,而且很多外包装拆掉以后不能继续用。除了这些必定被扔掉的垃圾,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扔掉的东西越来越多,被当成垃圾扔掉的更是五花八门,从食物、衣服到电子产品应有尽有。记者就在居住的小区楼下,看到一对年轻夫妻把牛奶当做垃圾扔掉,一问之下,才知道牛奶即将过期,反正也喝不完,不如早点清理掉。过度耗费要不得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一件物品总是用到实在不能继续使用才被当做垃圾扔掉。反观现在的年轻人,经常把半成新或者还可以利用的物品丢掉。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工作的刘丽梅告诉记者,自己周围的年轻人经常是衣服穿几次就不穿了,觉得旧了,要么闲置起来,要么干脆扔掉。还有人频繁换手机,一个年轻同事半年之内换了3部手机,问他替换下来的手机怎么处理,他说,基本都放在家里的角落或者以便宜的价格卖掉。刘丽梅表示,像这些电子产品,即使报废了,零件都难以降解。他们的这些做法既浪费又不环保,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如果没有物尽其用就闲置或者扔掉,无形之中会给环境带来伤害。年轻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无可厚非,但在当下全社会大力关注环保的氛围下,应该尽量不要产生多余的无用品。我们周围有不少过度消耗产品的人,吃饭剩一大半,穿衣只穿新的,电子产品要紧跟潮流,无论是过度消费的还是瞬间被束之高阁的,都是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垃圾即保护环境生活越来越好了,垃圾也越来越多了。左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山西十大“江河卫士”巨琼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每个人每天少产生一些垃圾,就是在维护我们生活的家园。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垃圾,但你的态度可以决定你产生的垃圾量多还是量少,比如冰箱里的东西过了保质期就坏了,在饭店吃饭剩的太多就产生了垃圾,网购许多貌似便宜实际用不上的东西也会被弃置,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环境质量,累及人类的永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有没有产生过不必要的浪费。现在的快餐化生活,使垃圾的量也在快速增多。但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紧迫感,自觉维护生活的环境,不要做过度消耗资源的人。